[EE人專欄] 好書介紹:電的旅程 – 探索人類駕馭電子的過程

[EE人專欄]

  這禮拜天收到 Derrick 大大的來信,他想要推薦一本很棒的書給各位 EE 人!這本書有點像 EE 的歷史故事書~ 看完 Derrick 的導讀,我也想衝去買一本啦!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電的旅程 – 探索人類駕馭電子的過程   張大凱 著
http://www.taaze.tw/sing.html?pid=11100480538
http://bookzone.cwgv.com.tw/books/details/BCS144
(P.S. 不知道為什麼,要在天下文化自己的網購介面才能買到。)

關於作者 - 張大凱


  張大凱,生於上海,在香港中學畢業後赴美,在普度大學取得電機學士,後又從史丹福大學獲電機碩士及博士。從 1969 年至 1972 年在矽谷的快捷半導體研究所半工半讀,到羅克威爾公司科學中心擔任研究員,專研紅外線顯像技術。1997年升任科學中心主管兼羅克威爾國際公司科研副總裁,負責管理在航天、電子、軟體等各方面的科技創新及技術轉移。在 1999 年領導將科學中心轉型為自負盈虧的獨立高科技公司,任執行長多年,至 2006 年功成身退。

介紹

  這本書非常的浩瀚,主要連貫了兩三百年來人類對於「電」的了解,從物理研究上到工程技術上。有時是科學基礎研究在前,而有時是工程應用在前 (也就是根本不曉得是什麼原理,只知道可以這樣使用,所以大家就紛紛使用了 – 半導體正是如此),而這兩三百年來的歷史,就是科學、技術、應用、產品互相交織、互相衝擊而形成的。


  最難得的是這本書以中立的立場來評價每位歷史人物,不管他們是科學家、教授、發明家或是創業家,這本書都對他們有著詳盡的描寫與評價。因此這猶如一篇篇小篇的人物傳記,充滿了人味。我們不僅可以琢磨當時代的人們主要面對的困難,還可以試著去了解這些名留青史的人當初做了什麼決定,而如何造成突破的 - 有的是歷經千辛萬苦地努力,有的是精心聚集卓越的團隊,有的是靠自身的天資聰穎,有的則根本只是運氣好,莫名的就被他碰上。

  這也可以讓我們看出所謂的「成功」具有著許多不同的面相,是天資聰穎就會成功?還是後天加倍努力會成功?還是對未來世界的精準預測會成功?甚至是要怎麼經營一家公司才算成功?要技術傲視全球就能獨霸,還是同時得配合銀行家們的資本投入?這些事情從距今兩三百年前來就發生,並且互相爭奪、傾軋、專利交戰、乃至於告上法庭不停歇。這些人是我們課本中的歷史人物,但不只他們的公式或是發明,連他們創辦的公司也都一直影響著現在的我們。作者更在附錄A中詳列了書中人物的姓名中英對照、生平、國籍與年表,讓讀者方便依照年代檢索。

作者的自序是這麼說的

「…..我的目標是寫一本可讀性強又可普及的書,所以篇幅有限,自己不確定能否寫得好。  …..宗旨是把持著歷史的大方向,著墨於重大發明的來龍去脈與影響,包括對主要人物的描寫。嘗試把很多大家已經知道的「點」,合乎邏輯的連成「線」與「面」。書中還選用了很多珍貴的歷史照片,圖文並茂,使讀者對重要人物與技術有更深刻的感受。」

  我們只要往回去看這些歷史,就能夠了解到今日的世界為何是這個樣子,並且才有正確的觀點可以推測未來。這些歷史一直存在著,只是以外文書的形式。現在終於有這麼一本中文書籍可以讓人輕鬆的閱讀,實在是非常的令人高興呀!如果你跟我一樣對於這個世界是如何從電報轉變為電話,再到手機,由繼電器、真空管、電晶體再到積體電路 (IC) 的過程感到好奇的話,那麼把這本書買來看是最好的投資了。

世界上第一條電報

  最後,節錄書中關於當初摩斯 (Samuel F. B. Morse) 建造世界上第一條電報通訊的過程

….1843年美國國會投票,以89對83票的些微差距通過了提案。至此,摩斯 (Samuel F. B. Morse) 為期六年的努力總算沒有白費。由政府出資三萬美元,要摩斯示範由華盛頓到巴爾的摩兩個城市間的電報通訊,距離約44英里。

摩斯回去後即刻召回了葛爾 (Leonard Gale) 及費爾 (Alfred Vail) ,又增加了一名人手叫康乃爾 (Ezra Cornell)。摩斯負責統籌一切,葛爾負責電線和電池技術及採購,費爾負責發報機和收報機,康乃爾負責挖地溝埋電線。在工程進行中,每一部分都出了毛病,大家互相指責。
最大的問題是鐵做的電線埋在地下,因為潮濕,很快就都生鏽得不能用了。眼看著三萬美金已經用得差不多,但44英里的距離只挖了十餘英里,此時摩斯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,他建議把電線用木桿子架在空中,草草了事。對他來說這只是個權宜之計,想不到電線桿從此成了世界上最普遍的景觀。

康乃爾不挖地,改用豎桿子架電線,很快就完成了全部的工程。日後康乃爾就專門做電報建築工程發了財,捐錢成立了著名的康乃爾大學。……. 」

「……發展一個新技術及新市場最困難的時期過去了。在此之前,摩斯推銷電報時步步艱難,逆流而上,經過成功示範後,電報的發展轉為順流而下,人人想要。這種轉折點稱作「臨界點」(tipping point) ;很多成功的新技術都有其臨界點。」



「…..電報的成功,摩斯居功至偉。他雖然稱不上技術專家,但是敢於創新;他也不算是很好的管理人才或是傑出的生意人,但他有堅強的毅力,對於發展電報事業契而不捨。他最重要的專長,是善於鼓吹及推銷電報的價值。他還有一個優點是很能接受別人給他的建議。他聽取費爾及葛爾的意見,改進了自己初期的設計,後來又聽取肯道的建議,把電報的專利授權給其他公司去發展,自己收取授權費。可惜摩斯此人太工於心計,待人吝嗇,所有的成就從不肯跟其他人分享。他基本上是個勢利而薄情寡義的人,幾乎所有跟他合作過的人,包括多年的伙伴如葛爾及費爾,到最後都跟他反目成仇。摩斯的下半生和訴訟案結下不解之緣,連美國科學界權威亨利也和他對簿公堂。…..


圖片:Telegraph key (Morse key) and sounder, Western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, Chicago, c. 1876 - Wisconsin Historical Museum


圖片:The first message is received by the Submarine Telegraph Company in London from Paris on the Foy-Breguet instrument in 1851


 
 
 
 
simen

An enthusiastic engineer with a passion for learning. After completing my academic journey, I worked as an engineer in Hsinchu Science Park. Later, I ventured into academia to teach at a university. However, I have now returned to the industry as an engineer, again.

Post a Comment (0)
Previous Post Next Post